4月26日是第十三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也是我国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五周年。国务院新闻办今天(25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的现状。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在发布会上表示,经过5年多的努力,我国现在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商标申请量、商标注册量都是世界第一,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体系基本建立,法律体系基本完善,战略实施工作由夯实基础阶段转入攻坚阶段。下一步,我国将继续探索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
我国已成为知识产权大国
从数量上看,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知识产权大国。田力普介绍,截至2012年底,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到3.23件,接近十二五规划目标。全国商标累计申请量达1136万件,继续保持世界第一。2012年,我国作品登记量68.8万件、软件著作权登记量13.9万件,双双达到历史新高。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突破1万件,林业植物新品种申请量突破1000件,年度申请量在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成员国中列第二位。
对于一些外媒指责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不力的问题,田力普回应:“这是个悖论,外界认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但近年来,很多境外企业用实际行动,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给予信任。显著的事实是,近年来大量国外企业来中国申请专利、注册商标,还积极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申请专利的增长率远远超出了同期的国际平均数,外企大量的专利费、商标使用权的费用、版权费都是在中国收取的。”
知识产权保护驱动技术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十分明显。实践证明,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其企业的技术含量高,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2012年,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与北京市海淀区共同签订了联合推进以中关村为核心区的知识产权“聚核工程”,加大了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截至去年底,该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3件。
因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海淀区聚集了1万余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400家,约占北京市的60%。2012年,海淀区仅技术合同的成交额就达到1133.9亿元,增长17.2%,占到北京全市的46.1%。
知识产权保护对相关行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介绍,“比如,我国各级政府机关大力推动软件正版化工作,2001年我国的软件产值为750亿元,到2012年产值达到2.5万亿元,这充分说明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对推动软件产业发展作用非常大。”
需进一步完善长效的保护机制
尽管我国已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但打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的力度还远远不够,仅靠专项治理等“运动式”执法,远不能让社会满意。我国知识产权还亟须建立和完善长效的保护机制。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公布我国首次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结果。调查表明:2012年,从全国4个直辖市和27个省会城市回收的16292个有效样本分析,社会各界对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严重程度、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及时性、便捷性和侵权赔偿性等几个问题最为关注且最不满意。
据了解,仅2012年,全国地方法院共新收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87419件,新收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2928件。
田力普介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正在探索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研究部署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绩效考核体系、诚信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2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假冒伪劣犯罪案件4.4万起,全国工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52.73万人次,立案查处侵权假冒案件12.04万件,全国版权系统共查处网络侵权盗版案件282件,关闭侵权网站12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