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面临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国人对中药抱有不信任态度,认为中药的方子都是偏方,怪方,只有在西医无法诊疗的情况下才会尝试;另一方面,外国人则把我们的药方拿去研究、掌握,做成成品再返销国内,导致了“中药西化”的局面。保护中药产业,避免国粹成为“他物”迫在眉睫。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调查显示,国内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专利制度的优缺点和专利市场的关系,片面强调专利的作用,使中药的专利申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缺陷。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保护中药产业首先应当努力提高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人们意识到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的重要作用和重要价值。应开展中药专利战略研究,保持中药优势地位,以便有的放矢地参与国际竞争并保持优势地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张惠君教授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想要真正地保护中药的知识产权,就不能只把目光盯在申请中药的专利保护上,而是应该真正地去研究中药,“按照中医的方式来研究中药”。
张惠君说,“我们的中药配方流失,表面上看好像是我们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得不到位,可实际上,应该是我们自身产业发展的不足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对应。我们现在的整个医疗体系和研究体系都是以西医为基础的架构,在这个起跑线上用西医的方法去研究中药,我们技术比不过人家,关注度又不够,自然就把这些好东西拱手相让了。”
张惠君认为,保护中药知识产权,首先是要彻底了解我们的中药为什么会起作用。中药中很多的成分看似莫名,但是却又不能改变,这本身就是值得研究的。西医研究中药,是着手于药材、比例、药性,这方面我们的研究水平尚未达到,是比不过人家的;而中医的理念则是从整体上调节人的免疫机制,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中药的机理也是如此。只有从药方入手,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地保护好我们的中药产权。(中国产经新闻报 记者 卫炜)